昆山拼团购房105群(163)
  • 浅浅:这个楼盘到底好不好?
  • 雪花飘飘:好的呢。
  • 零:这个楼盘周边环境设施怎么样?
  • 英雄:我去看过,很齐全。
  • 牛转乾坤:这个楼盘价格波动大么?
  • 日记本:这个楼盘性价比高。
  • 回忆:我建议你们去楼盘看看。
  • 大头:也可以直接咨询置业管家。
  • 吃了么:什么时候大家一起去看看啊。
  • 蓝天:上周我已经签合同了。
139人申请入群

富人存钱多,穷人借钱多,这些年被误读的购房思维,错在哪里?

发布时间: 2019-11-21 17:07:43

来源: 三缅

分类: 行业动态

221次浏览


  11月12日"财经年会2020"上,周小川称,我国十年前储蓄率达50%,现在是45%,仍是全球最高。金融业所谓收入再分配的作用,最主要是体现在住房抵押贷款上。住房抵押贷款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作用,可以大致地解释为:高收入的人存钱多、低收入的人借钱多。特别高收入的人买房直接拿现金,低收入的人必然要依靠抵押贷款。因此,从这个角度来讲,它也是一个收入再分配的角色。

  1 周的这段话里,包括了两个重要信息:一个是十年后的中国,储蓄依然是全球最高;二是高收入人群存钱多,低收入人群借钱多。

  认真一想是不是觉得哪里不对?其一,10年前我国储蓄率全球最高,但是,经过房地产黄金十年后,大部分人认为我国的储蓄率已经降低很多,这是一个误读,实际上储蓄率并没有下降多少,只不过财富发生了转移、变得集中,储蓄人群由大多数人变成了少部分人。其二,很多鸡汤文里面,一直都在告诫人们,要成为富人就要有"富人思维",富人是从不会把钱存在银行的,而是多借钱、敢负债,只有穷人才把钱存在银行里,但实际状况是,现在富人都在存钱,反而穷人很少储蓄,大部分都在借钱。

  作为一个声望很高的学(官)者(员),周这些话还是有很高可信度的,那么,整个社会为什么会出现两种误读,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?

  2 10月30日,经济日报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发布了一份最新的《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2019》,报告显示,2018年我国家庭人均财产为208883元,比2017年的194332元增长了7.49%,增长速度高于人均GDP增速(6.1%),居民家庭的金融资产分布依然集中于现金、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,占比高达88%,接近九成。

  也就是说,2018年家庭人均财产已接近21万元,如果是三口之家,一家的总资产要达到60万元才算达标。以目前的情况,这一数据相信大部分家庭没达到,数据怎么来的呢?显然,数据没什么问题,问题在于大部分人又被平均了。举例说,假如有10个人,其中9个人没有任何存款,而一个人有200万元存款,这样一平均,这10个人人均存款就是20万元。假如有人存款2000万元,如果按来人均20万元,就能让100个人平均存款20万元。

  由此可知,我国的储蓄率还是世界最高,只不过,现在老百姓口袋里的确没什么钱了,这些储蓄大都是有钱人存在银行里面的钱。也就是说,储户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分化,80%的人是没什么存款的,但另外20%富人、高净值人群却包揽了储蓄率的80%以上。由此看,不是储蓄率降低了,而是财富发生了转移,储蓄人群发生变化,从"低收入人群存钱"变成了"高收入人群存钱",这就造成一种错觉,感觉中国的储蓄率降低了很多。

  3 这些年来,整个社会都在宣传一个道理,如果想要成为富人,就一定要有"富人思维"。什么是富人思维?这里面的内容可谓多多,就拿钱来说,富人思维就是敢负债、敢借钱,富人从不把钱存在银行里,而"穷人思维"就是往银行里存钱,并举出很多实例,来证明这种观点正确性。由此,"富人借钱"也成为走向成功的"金科玉律"。

  可为什么现在反而是富人存钱多,穷人借钱多?

  究其原因,我们会不约而同地指向一个共同目标:房地产市场中的住房抵押贷款。的确,这些年所有中低收入人群的钱,基本上都被卷到这里面了。

  说到住房抵押贷款,跟一个故事有十分密切的关系,这就是广为流传的"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的故事":一位中国老太太,60岁时终于攒够了钱买了一套房子;一位美国老太太,60岁时终于还清了购房货款,却已经在房子里面住了30年。这个故事据说是98年房改方案的主笔人之一、房地产专家顾云昌当时为了推动住房贷款、改变国人消费观念而编撰的一个故事。

  这个故事流传很广,影响深远,以至于直到今天,"美国老太太的幸福生活"已经成为我国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。这背后的真正意义在于,这个故事打开了我国房地产抵押贷款的市场,改变了长期以来国人爱储蓄存钱的习惯,让没钱人也能够痛快地掏出腰包,成为敢为负债而活、敢于透支未来的人群。而这种思维,正好与"富人思维"不谋而合,因此,这种生活方式很自然就成为多数人的人生选择,或主动或被动地成为了"房奴"。

  很多年过去,一批批具有"富人思维"的负债借钱买房的人并没有因此成为富人,除了一套房子外,长期生活质量不高,为了供房忙碌工作,压力倍增,为了供养房子,不少人甚至办了多张信用卡透支使用,终日忙于应付如何付息还钱,"储蓄"早已经成为传说。

  如今再看社会现状,大部分老百姓都在借钱,反而富人都在存钱,那说好的"富人思维"呢,难道这是一个圈套吗?

  这背后有一个真相,一直没有被揭示。

  4 事实上,富人思维讲的"借钱、负债",跟老百姓为了住房而借钱负债,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。富人思维中的负债借钱,是在"创造价值",而大部分人为了买房子而借钱,却只有"使用价值",没有"创造价值"。此话怎讲呢?

  举例,张三李四两人同样有20万元储蓄,张三为了做生意或办企业,再借了30万,凑足50万元开始"创造价值",多年后,张三生意做大,富甲一方,全款买房、投资存钱再也不是什么事,典型如20年前的马云、马化腾,都是50万起家;李四则首付了20万元,再向银行借款30万元,买了一套50万元的房子,20年后李四借来的30万元终于还完,自己有了一套房子。可是房子只能自己住着,并不能产生价值,所以,20年后李四只不过是多了一套房子的穷人,李四并没有因为房子而让自己成为富人。

  这样,经过了20年以后,张三就变成了那个很有钱的20%人群,因为有了足够的钱,全款买了房子,把多余的钱存到了银行了,也有可能多方面投资,比如继续办企业、买其他公司的股权、投资股票证券收藏品等,收入渠道越多,张三收入越高越稳定。反观李四,20年后,通过省吃俭用终于把房贷的钱都还了,不过为了还房贷,20年不敢换工作、不敢投资、不敢做高风险的事情,20年后拥有了一套房子,但房子是自己住着,再怎么涨价也是账面财富,不能变成钱,所以,还是过着普通老百姓的生活。

  5 这就是借钱"创造价值"和借钱仅有"使用价值"的区别。如果说当年李四再大胆一点,多借一点钱,买2套房子,现在一套房子自己住(使用价值),一套房子卖出去(创造价值),那么,李四另一半借来的钱就在"创造价值",这种情况才有投资意识,那才是真的"富人思维"。

  搞懂了背后的原因,也就不奇怪,为什么大多数人靠贷款(借钱)买房,却最终没能成为富人,这是因为房子只有使用价值,而创造不了价值。今天的社会,不仅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,而且全民理财投资的观念也发生了根本变化。"高收入人群存钱多,低收入人群借钱多",这不是过程,而是结果。

  有人说,虽然我没成为富人,但至少我有了一套房子。其实,大部分就是这么想的,正因为如此,最终能够成为富人的人,一定是少部分想法不同的人。由此看来,"富人思维"没错,富人思维中的借钱负债法则也没错,只不过富人与穷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,富人 "借钱"一定是用来创造价值的,而穷人借钱则是用到使用和消费,这恰恰正是"穷人思维"。


责任编辑: yanglei

团购报名

最新楼讯
楼盘导购更多>>
购房指南更多>>
小编推荐
订阅楼市楼讯